人民日報海外版:用制度筑牢安全生產防護網發展決不能犧牲安全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印發。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個以中共中央、國務院名義出臺的關于安全生產的綱領性文件。專家指出,《意見》強調堅守“發展決不能以犧牲安全為代價”的紅線,為安全生產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和任務要求,是推進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在安全生產領域的重要體現。
● 明確兩個“一票否決”
此次出臺的《意見》針對當前安全生產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從健全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改革安全監管監察體制、大力推進依法治理、建立安全預防控制體系、加強安全基礎保障能力建設5個方面提出具體改革措施,對于推動全國安全生產工作水平的整體提升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記者注意到,《意見》明確規定黨政主要負責人是本地區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并提出兩個“一票否決”:一是各地區各單位要建立安全生產績效與履職評定、職務晉升、獎勵懲處掛鉤制度,嚴格落實安全生產“一票否決”制度。二是高危項目審批必須把安全生產作為前置條件,城鄉規劃布局、設計、建設、管理等各項工作必須以安全為前提,實行重大安全風險“一票否決”。這彰顯出中央打好安全生產保衛戰的決心。
● 違法行為或將入刑
統計表明,90%以上的事故都是企業違法違規生產經營建設所致。因此,《意見》強調嚴格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并提出要研究修改刑法有關條款,將生產經營過程中極易導致重大生產安全事故的違法行為納入刑法調整范圍。
“過去一直比較重視發生了實際危害的后果,實施了危害的行為但是沒有發生后果的,一般不納入刑事追究的范疇。”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政府研究所所長于安表示,由于違法成本低,對相關人員震懾不足,一些具有極大危害性的安全生產違法行為屢禁不止。
借鑒“醉駕入刑”的立法思路,《意見》提出可將無證生產經營建設、拒不整改重大隱患、強令違章冒險作業、拒不執行安全監察執法指令等具有明顯的主觀故意、極易導致重大生產安全事故的違法行為納入刑法調整范圍,直接追究其刑事責任,這樣可以提高違法成本,發揮法律威懾作用,進一步推動企業及相關人員落實安全生產責任。
《意見》還提出建立安全生產監管執法人員依法履行法定職責制度,對監管執法責任邊界、履職內容、追責條件等作出明確規定,激勵監管執法人員履職盡責、嚴格執法。
● 職業健康必須重視
記者梳理發現,《意見》對于職業健康問題格外關注,文本中多處提及職業健康,要求安全生產和職業健康一體化管理。
對此,有關專家表示,從工作實際來看,安全生產與職業健康緊密聯系在一起,一體化特征非常明顯。在發達國家,政府安全生產監管重點已由預防傷亡事故轉向預防職業病,美國、英國、澳大利亞、韓國等國家普遍成立統一的職業安全健康監管機構,實行安全生產與職業健康一體化監管。#p#分頁標題#e#
為切實維護職工生命安全健康權益,《意見》提出,堅持管安全生產必須管職業健康,建立安全生產和職業健康一體化監管執法體制。此舉有利于統籌各有關行業領域的監管執法力量,在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同時,推進職業健康工作,逐步實現與國際接軌。
此外,《意見》還提出將職業病防治納入各級政府民生工程及安全生產工作考核體系,制定職業病防治中長期規劃,實施職業健康促進計劃。 (記者 鄒雅婷)
責任編輯:姜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