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云港:“吉祥猴”誕生引熱議:“審美”還是“審丑”?
【連網】 新華社北京1月22日電(記者白靖利、聶可)備受期待和關注的央視猴年春晚吉祥物剛一發布,便引發部分網友熱議。原創作者韓美林22日發聲“撇清與3D版的關系”,更令此事“笑點之外充滿看點”。


從熊貓盼盼到奧運福娃再到“春晚陽陽”,吉祥物寄托著人們的祝福、承載著大伙的希冀,不少作品有人贊賞亦有人吐槽。吉祥物究竟該怎樣設計、評選?在傳統與潮流取舍之間,吉祥物如何更符合大眾口味?
3000萬次閱讀超10萬討論,原作者稱“從未見過3D版”
央視春晚官方微博21日一正式公布猴年春晚的吉祥物“康康”,網友們的評論圈里便“炸了鍋”。“康康”因其紅、綠、黃、黑的配色和與原圖失真的3D效果,被大量網友評價“丑哭了”。
猴在中國文化中往往被賦予美好的涵義,這從著名的“猴票”到猴年扎堆生孩子可見一斑。也正因為此,猴年春晚吉祥物的誕生備受關注。據悉,最終國家一級美術師、北京奧運會“福娃”創作者韓美林受邀進行設計,在先后嘗試幾十種造型后定版“康康”。
“康康”被正式發布后,迅速成為微博熱議話題。截至22日上午,新浪微博“猴年春晚吉祥物”話題已有近3000萬次閱讀、超過10萬個討論。不少網友表示,韓美林水墨版原作還是挺“萌萌噠”,但對于3D版,甚至有網友稱“給你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現在重做還來得及。”
22日,韓美林通過官方微博回應稱,自己只是用中國傳統水墨畫的藝術形式設計了頭部平面形象,采用撞色是因為“玫瑰紅和翠綠又是最能代表中國的顏色,希望體現猴形象背后深刻的文化內涵”。而對于最終推出的3D版,韓美林回應道“別的我都沒有參與,3D設計方案從來沒有看到過”。
“從藝術角度來欣賞這件吉祥物作品,這幅作品可謂把猴子的形神韻都表現出來了,不失為一幅佳作。從3D效果的形態和色彩看,大大降低了美感。”廣州一念間藝術館館長周南輝說。
各方聲音匯集。一位自稱“藝術學理論博士在讀”的網友評:“韓美林不會因為這個吉祥物就不是大師了,這個吉祥物也不會因為作者是韓美林就好看了。”
“審美”變“審丑”?前期設計與后期制作不能“脫節”
吉祥物的歷史由來已久,從古代以龍、鳳、麒麟象征平安吉祥,到現代越來越多的會議和賽事也有吉祥物,不僅代表了會議和賽事本身的個性和特制,還表示對成功召開的一種期盼。然而,隨著越來越多“奇葩”的吉祥物亮相,不少網友表示,吉祥物是否真的“吉祥”,實在是要打個問號。
全國政協委員、畫家汪國新認為,“吉祥物‘康康’的形象過于呆板、不可愛也不靈動,缺乏聯想的空間。”
一位專修藝術設計的業內人士認為,一件好的作品,考慮的不應僅僅是作品的視覺性,還要照顧到技術、功能、用戶群、市場、衍生產品等很多方面。“隨著電腦技術的發展,單純平面欣賞的藝術作品已經不太多了,特別是這種后期可能開發成真人玩偶、上舞臺互動的形象,選擇標準更不應局限于平面好不好看這一個維度。”#p#分頁標題#e#
“要更好地表達美好事物,必須提高對美的感受力和理解力,才能用高超的表現力表達美好事物。”周南輝認為,吉祥物用以表達人們的情感愿望,其創作和評選應該從吉祥物的寓意、性格設定、美術效果、品牌契合度、辨識度、獨特性等多方面綜合考慮,而不能只看人氣不看水平。
傳統與潮流之間,文化應怎樣更好表達?
以“康康”為例,如今,越來越多的設計師在傳統與潮流之間尋找靈感,碰撞出藝術的火花。這也產生一個問題,在傳統與潮流之間,文化該進行怎樣的取舍?周南輝認為,首先要尊重,繼而傳承,最后弘揚。
“傳統和潮流并不相悖,優秀的傳統視覺元素生命力穿越整個人類時空。”自由藝術家李文高說,“但是追趕潮流和新生事物是當下社會的屬性,所以藝術作品的設計還應充分考慮與新技術和制作手段的結合,特別是獲得年輕一代的認可。”
談到誰來設計吉祥物這個問題,一些藝術評論人士認為,不能形成慣性模式,把一些作品的評選貼上大師的“標簽”。藝術設計不應該有束縛,這類評選可以讓社會公眾都參與進來,每個人都貢獻智慧,就很可能超越自己,創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精品。
“大眾參與到吉祥物的創作、選拔、評選活動中來是好事,真正重視草根智慧,能讓更多的思想展現出來。”周南輝說。
業內人士還指出,“康康”飽受詬病,體現出我國3D卡通形象的設計水平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整個產業還沒有到成熟的時候,不光是‘康康’,過去還有很多3D產品也遭遇了批評。”專家指出,卡通形象的設計能力代表了國家文化軟實力,設計能力的提升不僅能夠豐富大眾的文化需求,更能夠提升國家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