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云港:我市醫藥價格綜合改革10月31日正式實施
【連網】 (記者 趙芳 通訊員 穆文玲 江榮 張楊 卜玉潔)10月31日是我市公立醫院醫藥價格綜合改革實施首日。隨著昨天零時新舊價格目錄系統的切換,2005年以來實行的醫療服務價格成為過去式,城市公立醫院開始用改革后的價格、醫保報銷方式結算。
改革實施首日,醫院迎來大量患者,系統是否運作正常?患者對新的收費辦法有什么想法?昨天,記者趕赴市第一人民醫院、市第二人民醫院、市東方醫院、市婦幼保健院等醫院采訪,發現各家醫院為解答患者的疑問,都特別設置了政策咨詢臺,掛號、看診、付費、取藥等環節都有序進行,一天下來,改革過渡得比較平穩,市民多數比較“淡定”,沒有因價格調整出現投訴。

醫院設置政策咨詢臺 市民咨詢集中在診察費
昨天上午8時30分許,記者前往市一院。來到門診大廳門口,就看到專門擺設的醫改政策宣傳板。為了提醒市民近期就醫將出現的費用變化,一樓的LED顯示屏滾動播放著醫改政策宣傳片、詳細展示涉及調整的項目。另外,還專門設了醫改政策咨詢臺。
在門診大廳,記者一眼就看到了佩戴明顯標識的志愿者,他們向正在排隊掛號的人發放本次醫改的宣傳資料,告知新的收費價格。市一院副院長、總會計師李明星告訴記者,零點系統切換后,大家一直守候到兩點,昨天早上7點,包括財務部門工作人員、志愿者在內的20多人分布在導醫臺、掛號收費窗口、檢驗科門診窗口等處,接受市民咨詢。
門診量較大的市二院、市東方醫院、市婦幼保健院,也都擺出了這樣的架勢,門診大廳、樓梯口、住院部走廊等顯眼處,都利用展架、宣傳板等公示了醫改政策問答、改革后的價格明細,方便市民查看比對。從開診的實際情況看,各家醫院門診和住院病區運行正常,已按照新的物價和社保政策執行。
患者踏進醫院門,對費用變化的第一個顯著感受就在于診察費。記者在政策咨詢臺前看到,患者問得最多的就是關于診察費的調整。不過,在工作人員解釋此次改革價格有升有降的情況、醫務人員的工作性質后,患者都表示可以理解。
“醫生的勞務價值應該得到尊重,診察費漲了點,但醫保報了大部分,我還是可以接受的。”市民張先生如是說。

藥房窗口排隊買藥 患者得到實惠后樂了
在所有的醫改新政中,公立醫院取消藥品加成無疑是一份最有力度的醫改“藥方”。
昨天上午9時40分許,在市一院的藥房里,七八個工作人員正在忙碌,排隊拿藥的人比往常要多一些。“不少患者在調價后的第一天來拿藥。”藥學部門診藥房負責人徐兵拿著一盒降血脂常用藥,告訴記者,沒降價之前,一盒藥的售價為75元,取消加成之后,賣65元,降了10元錢,是實實在在便宜了。
不少年紀大的患者會在排隊的時候研究一下醫藥費賬單。薛奶奶患糖尿病多年,一直堅持服藥。每個月她都會到市一院藥房來買一個月用的藥。在藥房窗口,薛奶奶結完賬拿著結賬單,樂了。她說:“現在一個月買藥省了68塊錢,這樣一年就能省800多塊錢。新的醫改政策對于我們這種常年自費買藥的人來說,的確減輕了經濟負擔。”
記者在該藥房的藥庫存查詢系統看到,所有的藥品信息一目了然,從廠家、規格到庫存量等都有詳細說明。而在每種藥品的零售價和批發價兩欄里,從昨天零時開始,兩個數字保持一致。“我們昨天零時,調換了新的收費系統,1000多種藥品一律取消加成,全部按進價賣給患者。”徐兵告訴記者。
有的貴了有的便宜了 患者看病費用總體平衡
家住海州區的顏大爺患有高血壓伴動脈硬化,每個月要吃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絡活喜)、阿托伐他汀鈣片兩種藥物,以前共花費495.6元。昨天上午,他來到市二院掛了老年病科主任田昌榮的門診號進行定期檢查,他發現掛號費和診療費合并為診察費,費用提高為35元。田昌榮為顏大爺檢查后,建議他繼續按規定服藥。起初,顏大爺并不開心,稱“醫改后怎么看個病診察費這么貴?”但是拿藥之后,他心放寬了不少,兩種藥物支付費用422.1元。“診察費提高了些,但現在一個月比我之前開藥便宜了70多塊錢!”#p#分頁標題#e#
昨天,家住連云區的蒯先生也感受到了變化。他來到市東方醫院就診,做了多排螺旋CT平掃及螺旋CT超層,一共花了232元。而在執行新醫改價格前,蒯先生需要花307.5元,這次省了75.5元。因為雖然體現醫務人員勞動價值的診察費和治療費增加了,但多排螺旋CT平掃的價格降了下來,且螺旋CT超層收費也由原來的50元降為0元。
在市一院腫瘤科住院部,周先生正在接受住院治療。針對周先生的醫療費用,腫瘤科主管護師許鳳琴在病房外的自助查詢繳費機上,向周先生的愛人講解醫改后的住院治療費用,“雖然現在診察費、床位費、護理費等綜合服務類部分項目有所提高,但是由于藥品的零差率銷售,你們并沒有增加多少負擔,總體是平衡的。”
“醫改之后,病人花的錢到底是更多了還是更少了,可能還是有個體差異的。”李明星告訴記者,總體來說,這次改革,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次均費用有所減少,但也有少部分患者因治療方式、個性化需求的差異、藥占比低等原因,有可能個人負擔會有所增加,如口腔治療的患者。而價格增調的醫療項目大多數可以納入醫保報銷,總體上不增加患者群體的個人支出負擔。

看病價格存在個體差異 醫護勞務價值得以體現
此次改革,原來的掛號費納入了診察費,按醫師職稱等分級別定價。與此共同提高價格的如手術費、護理費等,均是一些體現醫護人員技術勞務價值的醫療服務項目。說起這次改革,市二院神經內科主任姜建東笑著說:“體現我們醫生勞務價值的部分確實有了提升。”
姜建東表示,醫生本科畢業后,一般需要5-6年的臨床實踐,才能參加主治醫師考試;工作13—15年以上,才能考副主任醫師;而要想參加主任醫師考試,則需要再等6年以上。此外,平時還有各種針對醫生技能培養的考試,還要寫論文。改革前,醫生的診療費常常被“掛號費”所涵蓋,同時,各級別醫師門診的診療費用常年都在10元以內。醫生們花時間精力工作學習,考出各種級別,在診療費用上的差異則只有兩三塊錢。
“改革后,每個級別醫生的診察費價格都有了調整,手術治療費、護理費等也都有所提高,醫生的職業、技術價值終于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回歸與體現。”姜建東說,他的這一說法也被大部分醫生所認同。
市醫改辦有關人士表示,在本輪醫藥價格綜合改革后,由于就醫情況不同,不同人群的費用影響也不一樣。對于影響較大的參保人員,救助制度將一如既往地發揮托底作用,在基本醫保普惠待遇基本到位的前提下,提升特惠救助精準性,切實減輕患者的就醫負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