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云港:《連云港石刻調查與研究》舉行新書發布會
【連網】(記 者 李國瑞 通訊員 劉 陽) 昨天下午,由市重點文物保護研究所編著的《連云港石刻調查與研究》新書發布會在市文保所舉行。《連云港石刻調查與研究》是繼《石上墨韻———連云港石刻拓片精選》出版后,又一本反映連云港地區地面石刻分布情況以及研究動態的專業型著作。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重視,不斷有新的石刻被發現,然而,一些原有的石刻也有損毀、遺失現象發生。
為了系統了解連云港地面石刻的數量、分布、價值等情況,2011年,江蘇省文物局確定開展連云港地區石刻調查與研究工作,委托連云港市重點文物保護研究所承擔此項任務。石刻調查工作從2011年開始,完成于2014年。
《連云港石刻調查與研究》分為《調查篇》與《研究篇》兩大篇。《調查篇》包括《巖畫》、《摩崖造像》、《碑刻》、《石雕》等九章。《研究篇》共八章,《連云港摩崖題刻與地區文化特性》、《史前巖畫研究》、《孔望山摩崖造像造型藝術及宗教文化》、《摩崖題刻的書法藝術》、《石刻中的民俗現象》、《石刻考證研究》、《石刻中的戰爭因素》和《石刻背景考證》。
全書共收錄948處石刻,其中巖畫73處,摩崖造像106處,摩崖題刻437處,碑刻298處,石雕13處,民俗類石刻21處。
“《連云港石刻調查與研究》是江蘇省重點文化遺產資源調查的第一項成果,可稱其為一部‘石刻百科全書’,就目前在連云港境內發現的所有石刻,我們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調查。”市重點文物保護研究所所長高偉介紹。
談及該書意義,高偉表示,通過調查研究,彌補了一些文獻中出現的錯誤,“這不僅為連云港地區的石刻資料建立了檔案,同時也為連云港地區‘石刻文化’的研究奠定了基礎,更為熱愛連云港地方歷史文化的人們,提供了參考性極強的研究資料。”
